慈濟大學首頁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 中文版首頁 模擬醫學中心 Podcast Medical Simulation Center, TCU 遺體捐贈室 慈濟大學解剖學科
 
 
 
 
 
 
 
  • 一、計畫摘要介紹
  • 二、改善方案介紹
  • 三、具體績效指標介紹
一、計畫摘要:
視病如親的同理心及卓越臨床的技能是良醫的要件,前者仰賴醫學人文的薰陶與典範的誘導,後者則需要良好的學習安排。醫學人文與典範教育明顯流失於功利的現代教學裡,而全台教學遺體普遍的嚴重不足,使得人體構造知識的涵養偏重於課堂而非解剖實習的實物理解,更別談能以捐贈人體作為臨床及外科技能學習的可能性。醫師在病人身上練習成為常態,造就了醫師與不願被當作練習對象的病人間緊張的醫病關係!由於訓練資源不足、投入/回饋的不成比率、及追求安逸的價值觀、造成外科領域式微,全台外科人力短缺的現象。
近年來,微創手術的發展及訓練的不易更加深了這個趨勢。 慈濟大學自建校以來,除開創了現今全台各醫學院校相繼效法,在解剖教學上強調人文互動關懷以啟發學生關懷生命的作法外,更以特有的遺體捐贈人文所帶動的豐沛捐贈,獨立開發了以未防腐遺體為對象的模擬手術教學,急速低溫保存的遺體使用時如同活體般的柔軟有彈性、是臨床技能及外科手術練習的最佳對象,成為媒介醫師養成的關鍵,讓醫師們可以從容的在捐贈的身體上學習各項臨床技能,根本解決了醫師在病人身上嘗試操作及劃刀的問題。 教學設施上,慈大設有內建八個手術台且與手術室相同規格的模擬手術室,專屬的追思堂供大體老師啟用及火化儀式使用,2002年首度成功的嘗試對實習醫師實施模擬手術教學,問卷顯示此課程明顯的有助於醫學生進入臨床工作,增進執醫信心。
本校隨即設定為特色發展目標,歷經多年之努力於2006年8月成立「模擬醫學中心」朝此願景邁進。為發展此特色,提升本校醫學系畢業生臨床技能及外科訓練的優勢、以及關懷生命的人文素養及社會責任觀,特擬定本計畫,分三年改進現有醫科六年級必修課程、輔以並行之醫學人文課程、及創新規劃選修之醫科七年級進階含內視鏡訓練的課程,同時規劃在第三年時將資源分享他校,為目前與本校有轉捐贈合約之四所醫學院校所遴選的同學進行醫科六年級訓練課程。
除了詳細評估此課程對增進醫學生臨床實習及往後執醫的效果外,更將追蹤受訓學生朝外科發展的比率,朝成為全國的外科模擬訓練中心的方向發展,全面提升國內外科手術之基準。
(一) 師資面 (二) 課程面 (三) 學生面

(一) 師資面

1. 強化師資專業:
加強授課教師培訓 (1) 解剖學科教師負責複習相關區域之基礎構造 (2) 外科系臨床醫師負責教導各科別之臨床操作 ●整體性為確認及推動臨床醫師參與:慈濟醫院陳立光副院長及慈大醫學系主任許明木教授兩位與慈濟醫院教學室共同規劃安排落實臨床醫師之參與。 ● ATLS課程及實作(emergency skills)由急診部胡勝川主任在急診醫學會的協助下規劃改進。 (3) 邀請國內、外專家或團體參與規劃執行或指導 (4)醫學人文課程由資深外科參與醫師,本校模擬醫學中心主任(前台灣北區六所醫學院校聯絡中心主任),本校人文處資深捐贈遺體人文工作者,捐贈者家屬,遺體捐贈網資深志工等擔任講員。 (5)相關儀式由本校人文處、模擬醫學中心、解剖學科、慈大總務處、及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等共同協力執行。 (6)參與教學醫師臨床技能之再確認及考核:利用夜間(白天的實習醫師課程結束後),由資深醫師指導及檢驗所有參與醫師對相關技能之執行能力,確認及考核,藉此提升參與師資的能力及陣容。 (7)訓練參與醫師進階手術技能:利用夜間(白天的實習醫師課程結束後),由資深醫師指導及檢驗所有參與醫師演練進階手術技能,為欲建立之醫七模擬手術課程儲備教學人力,提升師資陣容。 (8)辦理國際研討會:探討如何運用捐贈遺體,落實臨床技能及手術技能訓練


2. 教學支援機制:
(1)編寫教案以確認教學方向及目標
(2)無語良師(大體老師,學生學習的對象)之支援
(3)空間/設備之需求與增添


3. 教學獎勵及淘汰機制:(授課教師) 要求及獎勵:

(1)由臨床專業醫師編訂並審核各階段教學進度及深度,使外科醫學教育一貫化。
(2)建立標準化授課內容及實習指導,以確保授課品質,現場由主持教師監督及評估。
(3)培養優秀臨床解剖學手術教學助教:維持實習教學品質,並緩解資深教學醫師無法支援長時間實習授課的窘境。並藉由對醫學生開設這些課程的教學循環過程中,提升住院醫師之手術技能及教學能力,間接提升病患之福祉。
(4)慈濟醫療體系醫院已將參與模擬手術教學指導列為各階層醫師訓練的重要項目,醫學系教師及臨床教師需主動參與教學,並為各科評估醫師表現及升等之重要依據。
(5)經模擬手術訓練課程能力認證且表現優良之醫師由本校模擬醫學中心頒與本校人體模擬手術教師證書。
(6)參與教學醫師的表現將提供給所屬醫療院所教學室,作為衡量醫師表現之參考。
(7)醫學系系教評會將依參與醫師之表現作為其本校專任教師聘請之重要參考。
(8)薦請慈濟體系醫院教學室及本校醫學系優先考慮聘請具該證書之醫師為臨床教師。
(9)特殊表現之醫師模擬醫學中心優先邀請為往後進階課程之指導老師,或參加進階課程訓練之機會。
(10) 模擬醫學中心擬於未來遴選特殊表現之醫師補助其出國研習手術技能創新,成為本中心種子教師。 (11) 鼓勵開發教材---特殊貢獻者提研發處,除版權外,考量專利申請,並給予適當獎勵。
(12) 模擬醫學中心規劃製作一系列DVD影片:鼓勵參與之醫師參加教材之開發。


淘汰機制:

(1)未能達到教學要求的醫師由該科主任進行瞭解,並指派專科醫師進行輔導。
(2)未能達到教學要求的醫師,提報醫學系教評會作為升等與否之重要依據。
(3)表現嚴重不符要求者,除不得擔任課程指導教師外,資料函送所屬醫院及慈大校教評會,列入往後不推薦聘任名單。

(二) 課程面

課程及學程規劃 :

1. 逐年規劃並執行各階段教案
(1)第一年(95學年度):
A. 醫學系六年級大體模擬手術教學(必修)
B. 外科相關科系指導醫師之能力認證及模擬手術訓練課程(教師課程,夜間)


(2)第二年(96學年度):
A. 醫學系六年級大體模擬手術教學(必修)
B. 醫學系七年級進階大體模擬手術教學(選修)
C. 外科相關科系指導醫師之能力認證及模擬手術訓練課程(教師課程,夜間)


(3)第三年(97學年度):
A. 本校(必修)醫學系六年級大體模擬手術教學(必修)
B. 合作學校醫學系六年級大體模擬手術教學(遴選或選修)
C. 本校醫學系七年級進階大體模擬手術教學(選修)
D. 外科相關科系指導醫師之能力認證及模擬手術訓練(教師課程,夜間)

2. 改良現行醫科六年級之模擬手術課程
3..改進醫學人文課程搭配:
4.積極拍攝全套相關教學影帶(DVD),作為日後學員事前預習,事後複習之參考。
5.規劃全新的醫科七年級模擬手術課程藉由落實課程參加者與家屬間的互動,促進參加者的如關懷心的涵養。運用面對捐贈者家屬的機會,讓參加同學瞭解家屬的不忍與捐贈者對學習者的期望,瞭解利他精神對社會的意義,未來能更積極成為回饋社會及體恤病人的良醫。

(三) 學生面

1.學生基本能力指標及學習成效之考核:
(1)醫學系六、七年級課程,每一段落課程,如ATLS的實作檢驗 (emergency skills),由該段落指導老師對個別同學表現評分。
(2)每個半日的課程結束後,由該手術台之指導老師帶領,進行互動式檢討。
(3)指導老師填寫學生表現之評量表,以利後續學習效果之分析比較。
(4)參與學生藉由大體老師行誼資料之收集及閱讀即與家屬之互動激發出心靈的感受。人文處同仁及參與資深教師加以誘導,以培養學生感恩心及同理心,雖不易具體評量,但相關互動表現可作為學習成效之指標。
(5)由學生”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強化醫學生及醫師的解剖人文教育: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當可感受到人文課程之成效。


2.學生學習輔導機制
(1)不同於台灣其他醫學院校的大班制,慈大醫科學生人數相對少約50位左右,再加上課程採小組,八個手術台進行,因此易於個別輔導。
(2)專業輔導由分組教師個別輔導
(3)人文輔導由本校人文處及慈濟大學特有專門輔導同學的的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協助。
(4)特殊學習問題之學生轉醫學系,注意該生未來臨床實習之表現,以作為輔導之依據。


3.學生選課之彈性機制及多元能力之培養 多元能力之培養:
(1)實施最踏實的實做臨床基本技能訓練,使得所有不論將來是否走外科系,實習醫師均能踏實的學習到高級創傷救命術(ATLS),提升醫學系畢業生的實做能力及競爭力,實質的多元化其能力。
(2)提升實習醫師在臨床工作實質效果(特別是外科系之成效),避免因害怕耽誤病人而喪失操作及服務病人之機會。
(3)藉由踏實的實做臨床手術訓練,提升醫學生對外科醫學之興趣,致力培育技能優秀之外科醫師,長遠的當可紓解全國外科醫師不足之困境。
(4)多元能力的培育:醫七課程為選修,提供選擇走外科專業的學生更進一步的選擇。
(5)由實習醫師開始培養其內視鏡微創手術技能,加速其手術技能之成熟,造福病患。
(6)使醫學生與外科醫師透過瞭解大體老師之大捨精神及參加包含感恩追思儀式等,同時能有與家屬直接互動之機會來瞭解其社會期許,提升醫學人文情懷。
(7)97學年度規劃分享教學資源,嘗試共同提升台灣醫學院校外科醫師人才培育。

選課之彈性機制:
(1)礙於未經防腐的捐贈遺體在室溫下只能保存數天,操作時間只有這幾天,再加上必須數個月前通知家屬安排參加時間,以及臨床醫師忙碌的臨床工作,要能一大群人數天的時間不在醫院服務病患參與此課程著實不易。
(2)醫六課程為必修,規劃在下學期初,是為了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上這個實作課程效果最佳,因此選課時間上的彈性有限。
(3)預計第三年為合作學校開設之實習醫師訓練課程,視合作學校之實習規劃,本校將依校間共識全力辦理。
(4)醫七選修課程提供選擇走外科的學生進一步的選擇,每一組仍有數個學生,同學間可互相調配,喜歡特別科別的學生可在該科別之相關手術時選擇主刀。


4.畢業生就業輔導及追蹤機制
(1)本校醫科同學畢業後,一般均參加執照考,數年來通過率名列前茅,就業情形良好。
(2)醫學系、慈濟醫療體系醫院、及模擬醫學中心及本校學生事務處將合辦說明會,說明慈濟醫療體系與慈大模擬醫學中心為發展外科醫師訓練之特長,合辦的慈濟醫療體系醫師進階模擬手術訓練課程,有意願走外科的醫師,畢業後可考慮選擇於慈濟體系醫院服務。
(3)爭取畢業生選擇慈濟醫療體系服務,含醫學中心的訓練,地區醫院服務及偏遠地區醫院的服務。
(4)本校醫學系向來關切畢業生之動向及確定本校醫師教育的方向,從第一屆畢業生開始即追蹤他們的發展。
(5)本校學務處畢僑組進行全校性之學生就業追蹤。
(6)本計畫實施後,模擬醫學中心將與醫學系合作追蹤修習模擬手術教學課程後,畢業後選擇外科系的醫師比率。
(7)模擬醫學中心將與醫學系合作追蹤在本校參與「模擬醫學教學中心」訓練的各階住院醫師的到職率與離職率。
三、具體績效指標:
(一) 師資面
1. 培育台灣第一批以人體為對象的臨床技能訓練師資,儲備模擬醫學中心師資。
2. 培育全台第一批以人體為對象的各外科別手術訓練師資,儲備模擬醫學中心師資。
3. 藉由課程的教學訓練循環,培育本校臨床技能師資。
4. 培育全台第一批以人體為對象的微創手術訓練師資。
5. 藉由課程的教學訓練循環,培育本校各外科別手術教學師資。
6. 藉由人文課程的薰陶,潛移默化參加指導的醫師視病如親的同理心,邁向良醫之路。
7. 初期全面提升慈濟體系醫院外科系醫師之授課技巧即與實習醫師間互動的技巧。
8. 醫院醫師手術技能的提升,間接提升病患之福祉。
9. 培養提昇未來醫師之微創手術技能,增快其手術技能之成熟,造福病患。
10.逐步完成成為全國的外科模擬訓練中心的願景,全面提昇國內外科手術之水準。 11.為台灣培育領導及開發臨床手術方法的傑出醫師鋪路。
(二) 課程面
1. 建立全台第一套以人體為對象的臨床技能訓練教材。
2. 建立全台第一套以人體為對象的各外科手術技能訓練教材。
3. 建立全台第一套完整以人體為對象的臨床技能訓練設施。
4. 建立全台第一套完整以人體為對象的外科手術技能訓練設施。
5. 建立全台第一套完整以人體為對象的微創手術訓練教材。
6. 建立全台第一套完整以人體為對象的微創手術訓練設施。
7. 建立全台醫學人文與臨床解剖教學搭配的典範。
8. 提升慈濟大學醫學系為台灣外科系專長訓練的醫學系。
9. 藉由對醫學生開設這些課程的教學循環,提昇住院醫師手術技能、教學能力、視病如親的同理心、及提升病患福祉。
10.由實習醫師開始培養微創手術技能,創造人力資源,造福病患。
11.奠定慈濟大學發展以捐贈遺體為對象的模擬醫學訓練成為全國的外科模擬訓練中心的願景,全面提昇國內外科手術之水準,領導亞洲,放眼世界。

(三) 學生面
1. 提昇醫學生在醫院實習,特別是外科系之成效。
2. 落實醫學生急診醫學實習特別是ATLS訓練,增加處理病人之實做能力及機會。
3. 提昇本校學生為全台唯一已受微創手術訓練的醫學系畢業生。
4. 提升慈濟大學醫學系為台灣外科系專長訓練的醫學系,以此特色發展往後招生及學系發展之方向。
5. 提升本校醫學系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6. 藉由資源的分享及合作大學醫學生的代訓,提升其他學校醫學生的臨床能力。
7. 提昇實習醫師在臨床工作實質效果,避免因害怕耽誤病人而尚失操作及服務病人之機會。
8. 提昇醫學生對外科醫學之興趣。
9. 長遠的當可紓解全國外科醫師不足之困境。
10.使醫學生與外科醫師透過瞭解大體老師之大捨精神及參加包含感恩追思儀式等,同時能有與家屬直接互動之機會來瞭解其社會期許,提昇醫學人文情懷。